《游走张家界》发表于《文化月刊》杂志半月刊 2016年9月上半月
游走张家界(散文)
万俊华
都说张家界美丽如画,百闻不如一见。抽出一个假期,我们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张家界还真是名不虚传。
相传张家界是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被命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九八四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此地时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风景区命名为“武陵源”。一九八八年成立大庸(现更名张家界)地级市时,特设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方圆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武陵源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壳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一九八八年十月,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二○○四年,张家界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流水侵蚀地貌。
一路上观看旁边峭壁上的景点,有观音送子、金鞭岩、文星岩、紫草潭、千里相会。猪八戒娶媳妇(《西游记》在这里取景)等,看上去都不错,山景三分靠形象,七分靠想象,让人兴趣盎然。
当万里朝霞装点晨空,我们进入了群山叠翠、秀色迷人的张家界风景区,周围景色既迤逦着夜的幽静,又洋溢着晨的清新。秋风拂面,凉意里饱和着馥郁的甜蜜,初秋果实的芳香,耳畔似有隐约的歌声在荡漾。
来到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全长七点五千米,被两岸高不可攀的山峰镶在中间,溪水弯弯曲曲地潺潺奔走。
奇峰金鞭岩,据说是秦始皇的赶山鞭,海龙王怕他赶山填海,就派女儿来到人间,乘秦始皇睡觉时,用假鞭将真鞭换走了。后来秦始皇赶山不动,一气之下把鞭子插在地上,就成了今天的金鞭岩。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三面垂直,突兀挺立。从山脚到山顶,像斧砍刀劈似的,它的顶上生长着几株苍翠的松树。
坚挺的金鞭岩山由红色的二氧化硅石英砂岩组成。阳光下的金鞭岩,固执地袒露着温暖的硬实,金光闪耀,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
一座巨大的山峰紧靠着金鞭岩,巨峰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有力地半抱着金鞭岩,气势磅礴。此峰称之为“神鹰护鞭”。有诗曰:“名山大川处处有,唯有金鞭奇上奇。”
很快,我们就到了跳鱼潭,这绝对是天然的澡堂。大约一到两米深,透过溪水完全可以看清里面的一块块鹅卵石。一旁横躺着长宽大约两米的方形石墩,红润的石英砂石在溪水里依稀可见。
溪水旁生长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作楠木的常绿乔木,树干通直,伴着柔细的小枝。溪边坐满了青年男女,有的捧着泉水感受着清凉的慰藉,有的用泉水相互嬉戏着,有的索性脱了袜子,将双脚一齐深入溪水里。见此情景,我们也顾不上形象了,一下跃到就近的溪岩上,也泡起脚来,清凉的溪水刺激着脚下的每个穴位,一番舒坦的感觉直上心头。
半天旅途的疲乏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们也相互嬉闹起来,用手捧着溪水相互泼洒着。闲暇之余在溪水里摸了几块红棕、乳白、淡绿色的石头,给带了回来。嬉闹声和溪水潺潺的流动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自然和人齐奏的交响曲调。
游过金鞭溪,我们又尽兴游览了举世闻名的“十里画廊”。这里的景色,可以说是张家界地质地貌鬼斧神工的杰作。该处数百座奇峰拔地而起,夏天似刀枪剑戟直刺蓝天,冬季如玉笋银塔高耸云霄。尤其是那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迷人心魂的山峰,就像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山水画,犹如电影一般争先恐后从我们眼前流过,叫人如痴如醉。
“天子山”因土家族首领向大坤起义自称“向王天子”而得名。相传,北宋杨家将围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营扎寨。后因战争旷日持久,杨家便在此地繁衍后代,使这里成了“杨家界”。如今,杨家界还保存有《杨氏族谱》和明清时代的杨家祖墓,有“天波府”、“六郎湾”、“七郎湾”、“宗保湾”等地名。属张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点之一。
天子山被称为最美的山,上山有两万八千多个台阶,步行约两个半小时。我们迫不及待地攀登着这一千两百余米的“天子山”。没乘索道上山,一边爬山,一边放眼望去,在四面壁立的山体合围下,这景色很像一座无顶的殿堂,浑圆陡峭,顶天立地。
这里的山峰神态各异。远近山峰有的像身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像“中世纪城堡”。还有那“双峰插云”,像两个尖尖的竹笋;尤其是“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的利剑。
远远眺望,那浓浓漂浮的大雾犹如厚厚的云层,空间变得玄妙,淡淡的白云像游丝编织起来的一张五颜六色的渔网,大大小小的网眼里浸润着直觉的干湿,白云上面是阳光造就的浩瀚,阳光之上的苍穹是沁人心脾的蔚蓝。
来到近处,一座又一座毗连的山峰,既是一种欣赏,也是一份难以阅读的篇章。那松、那石、那山峰、那峡谷,林林总总,形形色色,都在画面中表现出别样的风采。一排排相同走向的山体,仿佛一匹匹身披绿色的骏马,那云海,则酷似那些马群的鼻息。
亲临山中,囫囵的山势标志着整体的磅礴,朦朦胧胧的景物飘忽着折射出光怪陆离的感觉,山峰的腾跃仿佛舞台上孙悟空幽默滑稽的颠扑,山上忽明忽暗,大大小小的色块组合,又仿佛列兵的防护服,于是千山万壑间便如掩藏着无可数计的伏兵。天悠悠,地悠悠,偌大的天子山终于飘至半空,在无以名状的明澈里,因高低的差异,在阳光下闪烁着精灵仙气。
沿路绝妙的风光,伴我们品味着依山而筑的吊脚楼,嵯峨的险峰峭壁,奇松怪石,莽莽翠林。在云雾缭绕之时,透过云彩,看周围山峻峰险,林木幽深,亦梦亦真,若即若离,真乃“人在画中行,情在梦里游”。
乌龙寨地处悬崖孤峰之上,据说过去是土匪占山为王的地方,易守难攻,要想进寨必须过三道鬼门关,既要钻洞而行,登梯子而上,又要侧身才能穿过崖缝。这里关隘险绝,四面悬崖,仅有一道路上下,地势险要,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见此险峰,我们开玩笑道:看来,做土匪也不容易呀,胖子还过不去呀。湘西的土匪真会选地方啊,神仙住的地方被他们占了,好爽。此地风景好不独特。
沿途还有不少民俗表演和土家风俗展览。爬山累了,还可以在唱歌台任意点取一首山歌(情歌)听听。
来到高山上,我们才看清“天波府”的美妙华容。这里有十多座石墙,皆相对平行而立,高矮参差不齐,气势恢宏恰似古代候将相府遗址,此处原是杨家将的“天波府”。我们是手脚并用,战战兢兢地爬上观景台的。站在观景台上,四周眺望,数十座绝壁,交缠错落,参差不齐,场面悲壮,若残垣断垒,令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及沧海桑田的变幻。亲临此地,令人很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你会感觉群山是那么的渺小,人更渺小。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尘世纷争,通通是笑谈,所有烦恼从此烟消云散。
据说“空中走廊”,是整个武陵源景区垂直高度最高的观景台。它的视野也很开阔。早上,云雾缠绕,山中有雾,雾中有树,树中有露珠,很有味道。傍晚,夕阳西下,看群峰笼在金色里,别有一番韵味。因为我们去的时候张家界的温度达到四十度,只感受到太阳公公的热情,所以体会不到这种仙境了。
来到“天下第一桥”,才知那高度、跨度和险度均为天下罕见。瀑布自月亮岩奔腾而出,直泻如白练匹落,蔚为壮观。
黄石寨位于张家界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总面积十六点五公顷,因相传汉室张良之师黄石公曾居于此地修道而得名,它是张家界大峰林中最大的凌空观景台,是张家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黄石寨中的点将台,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面齐刷刷地屹立着大小九座山峰,像威武勇猛的将军等待着出征的号令,矛戟林立,威武若冰。半山腰一座青山石傲然挺立,陡得连猴子也爬不上去,顶上却搁着个精致的小匣子,传说匣子里装着世上罕见的“天书”,因而取名“天书宝匣”。
黄石寨四周皆景,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浏览黄石寨,气象万千的大峰林尽收眼底。险峰天下绝,奇树云中翠。这里被世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故享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的美誉。环寨皆为平坦舒适的石板游道,总长三千米,漫步其间,如置森林浴中。
一路飞车。傍晚,我们赶到了凤凰古城。大街上游人如织,天空一时下起了䑃䑃细雨。人们撑着雨伞沿着河边穿行于小巷之间。一滴一滴的雨水打在沱江上,溅起水花,水花跳跃着沾上了来往的客人的衣角,江面上漂浮起丝丝薄雾。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来……
傍晚沱江泛舟,体验古城暮色。欣赏沱江醉人风光、红灯笼高高挂起的吊脚楼群、虹桥、青山绿水掩影中的夺翠楼(黄永玉画室)等著名景点。驻立江边的万名塔,古老悠长的青石板街,看到各式各样的银器,叫人馋涎欲滴的小吃,叫不出名的土特产,让人惊叹的苗家老太的剪纸……
近年来,凤凰古城的酒吧越来越多,酒吧品种也多,且情调迷人,不乏激情,使得原本古香古色的古城,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变得灯火辉煌,热闹不已。
这里的夜晚妩媚而多情。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繁华如梦。白天逛累了,我们来到江边的酒吧坐坐,放下负担与疲惫,感受到古城别样的生活气息。河岸两边的吊脚楼悬挂的灯笼发着光,倒映在水里摇曳身姿,买醉的游客高声谈笑,还有情侣们的窃窃私语。凤凰最美是在晚上,即使深夜也是光影璀璨的。霓虹灯照耀着整个古城,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
喝着绿茶,看着古城风景,静静地仿佛听见自己的心跳。这时的我,好似走进了沈丛文小说《边城》故事里去,看看翠翠是怎么遇见傩送的,这让我充分享受着潺潺流水声里的宁静和心灵交融的快感。
休憩于凤凰,品味凤凰夜色,让我们恋上这座城,尽情享受着古城舒适安逸的返璞归真、回归自我慢节奏生活,感受喜忧之间,山高水长;名利之外,云淡星朗。于是我们在心灵深处,终于寻找到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抑或是记忆缠绵中的朦胧波光,抑或是阳光灿烂时的牧歌悠扬。
凤凰苗族土家族民俗歌舞表演,是古城风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晚上八点钟左右,我们不仅欣赏到古老神秘又略带恐怖的湘西赶尸和傩戏,还看到那惊心动魄的苗家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尤其是那充满民族特色的苗家婚礼和土家哭丧嫁,可以体会到苗家青年男女赶“边边场”的缠绵悱恻,这让我们品位到韵味无穷的湘西风情。整台晚会原始、粗旷、充满野气,将湘西凤凰的神秘性与风情性演绎的漓漓尽致。节目内容丰富,既有欣赏性节目,又有参与性节目,演出场地坐落在秀美的沱江河畔,以山做背景,配以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真实再现了神秘湘西和凤凰浓厚的民俗风情文化。
看完表演赏河灯,别有一番滋味。沱江不仅给人展示着自然和清净,也包容了尘世所有的喧闹。沱江边上放河灯活动热闹非凡。“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原本只有在那些特定的节日才有的河灯,在这里无所禁忌地放着,因为这里天天是节日,天天可以许下心愿,盛满祝福。在红红的灯笼的映照下,沱江有了种古朴和神秘的神韵。
清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整个凤凰还笼罩在雾气当中。漫步在清静的古城小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犹如走进人间幻境。清晨的凤凰尽管宁静可人,但仍然有那洗衣声、叫卖豆浆油条声混杂其间,最美丽动听的还数渔夫摆渡的沱江水声。伴着潺潺的沱江水声,我们开始参观古城的人文景点,品味古城的文化气息。追随着历史和文人的脚步,深入解开凤凰古城神秘面纱。
凤凰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沱江吊脚楼群位于古城东南方向,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楼群全长240米,属于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吊脚楼分上下两层,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倘若夜晚立于楼上欣赏溪桥夜月,还可以聆听到妇人们于水岸边的捣衣声。
作家沈从文故居,典型的四合古院。内天井,有正房、厢房、前室10余间。虽无雕龙画凤,但做工精细、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清静典雅。里面陈列着沈从文先生的一些影照及墨宝等。沈从文墓地在沱江下游听涛山处,沿着沱江走不一会就可以看到。
虹桥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
北门城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位于沱江南岸,城墙上有楼两层,古砖瓦建筑,有八孔炮台。下有城门、城门为木质门板、镶铁板,上铁钉、上书“壁辉门”。再上方有各种人物和怪兽浮雕,工艺精美,栩栩如生。城高10米,厚4.5米连接东城楼。气势壮观。城门外是一原始过渡古桥。这就是山乡人所说的跳岩。
下午游览老洞苗寨。是凤凰最为地道的一个苗寨,还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民俗与建筑。苗家民俗表演,采取交互式表演,与游客的交流很是活跃,气氛不错。
接着游南长城。南长城始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历时六十多年,于明朝天启三年才竣工(公元1554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贵州省铜仁市交界的亭子关,北到湘西吉首市的喜鹊营,被称为“苗疆万里墙”,全长三百八十二里,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为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在这里,我们穿越千载时空,见识了世界上最大的围棋盘,品味了东门城楼、碉卡、官道、全石营、古碉楼、将军墓等古代军事文化底蕴。
这里还有一个让人叫绝的奇观,那就是奇梁洞。洞里山中有山,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河上泛舟;千年石笋,直插山峰。我们先在洞中游览,后坐船漫游,仿佛进入了人间天堂一般,那绝美景色,真是妙不可言。
不到奇梁洞,不知其奇特。该洞为典型的碳酸盐岩洞,以秀、奇、阔、幽等四大特色,被授予华夏第二洞之称。这里集山、河、峡谷、险滩、绝壁、飞瀑、丛林、田园、村落于一洞。奇梁洞口宛如巨龙张口,高50余米,宽20多米,一条清溪穿溶洞而过,洞长6000余米,洞内有“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阴阳河”五大景区。
此等鬼斧神工之洞,难怪世人有“奇梁归来不看洞”之说。绝景美不胜收,不由我赋小诗一首,感叹一下这人间仙境——
洞中洞来山中山,
万株钟乳迎客船。
一濂水滴飞流下,
疑是银珠落玉盘!
张家界归来许久了,但我的心却好似依然留在了那山、那水、那洞之中,不能自拔。于是乎,欣然提笔,写下了《张家界走笔》这篇发自内心、不吐不快的散文来……
(《游走张家界》发表于《文化月刊》杂志半月刊 2016年9月上半月,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主办)
通联: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699号青山湖区司法局万俊华邮编:330029邮箱是:wanjh__ok@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