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打尽”错别字(转)
“考生只要弄清楚了造字初衷和汉字的发展变化,就能较容易地区分正字和错别字,从而避免在考试中因‘错’失分。”5月15日,“新安百姓讲堂”内座无虚席,有的听众甚至坐在地上,聆听高级教师杨民生的一堂课:如何“一网打尽”错别字。
1
“高考阅卷中,经常有考生在语音题、别字题上被扣分,作文题出现错别字被扣分上限达5分,整张试卷因错别字被扣分可达11分,这样极可能导致原本可上一本的考生跌落到二本……从二专跌落到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合肥市铁四局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研中心研究员杨民生表示,看似不起眼的错别字问题“可能改变考生的命运”。
出现在卷子中的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错字属于字形完全错误,比如“冒失”的“冒”,上面部分并非“曰”字,而是下不封口的方框内加两横;“聚集”的“聚”,下部中间是一竖,不是竖钩等。而别字则是此字写作了彼字,比如把“灭顶之灾”写成“没顶之灾”,“唉声叹气”作“哀声叹气”等。
“高考中出现这些错别字,最根本的原因是考生未能‘正本清源’。其实,根据汉字因形定义的特点,只要从造字初衷和汉字流变的角度,理解正字为什么正,别字别在哪里,从意义上辨明了正字和错别字的区别所在,大家就能较容易地避免出错。”在讲堂上,杨民生老师通过举例展示每个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流变过程,具体形象地向听众讲解了正字“是如何炼成的”。
常考的部分错别字
(注:按别字的音序排列;括号前的字是错字或别字,括号内是正字)
A:哀(唉)声叹气、暗(黯)然失色、柳岸(暗)花明
B:专横拔(跋)扈、甘败(拜)下风、永保(葆)青春
C:因才(材)施教、喝采(彩)、残(惨)无人道
D:严惩不待(贷)、首挡(当)其冲、虎视耽耽(眈眈)
E:俄(峨)冠博带、恶(噩)耗、简明遏(扼)要、怒不可扼(遏)
F:以妨(防)万一、百费(废)待兴、愤(奋)发有为
G:事必恭(躬)亲、一笔钩(勾)销、悬梁刺骨(股)
H:敬请包函(涵)、涵(函)授、气冲霄汗(汉)、短小精捍(悍)
J:无辑(稽)之谈、挤(跻)身先进、落拓不拘(羁)
K:南轲(柯)一梦、以柔刻(克)刚、嗑(溘)然而逝
L:味同嚼腊(蜡)、五彩斑烂(斓)、力挽狂拦(澜)
M:轻歌慢(曼)舞、锋茫(芒)毕露、原野茫(莽)苍
N:无可耐(奈)何、俗不可奈(耐)、粘(黏)附
O:欧(殴)打、欧(讴)歌、沤(呕)心沥血
P:吃里趴(扒或爬)外、气势滂(磅)礴、如法泡(炮)制
Q:岐(歧)路亡羊、大气(器)晚成、讫(迄)今为止
R:人(仁)至义尽、色厉内忍(荏)、光阴茬(荏)苒
S:撒(洒)热血、臊(骚)人墨客、珊珊(姗姗)来迟
T:纷至踏(沓)来、老调重谈(弹)、富丽唐(堂)皇
W:坑坑凹凹(洼洼)、人心为(惟)危、闻(文)过饰非
X:声闻瑕(遐)迩、应接不遐(暇)、(瑕)暇不掩瑜
Y:淹(湮)没无闻、蜿延(蜒)流淌、争奇斗艳(妍)
Z:裁(栽)赃陷害、风雪栽(载)途、风光不在(再)
2
三管齐下“封杀”错别字
经过多年的纠错研究,杨民生老师总结了出现错别字的3种常见原因:一是读音不准,音读不准,手下字自然就写错;二是对一些形近字的偏旁含义认识不清,造成别字;第三,对字的结构含义没能理解,也会写错别字。”
由此,杨民生老师通过举例加经验总结的方式,向大家说明如何通过“音辨”“形辨”和“义辨”三种方式,避免写错别字。
1.音辨读准音
例1:是“吊(diao)唁”,非“悼(dao)唁”
结合古文字写法和意义,杨民生老师具体地图解了“吊”为正字的原因:“在古文中,‘吊’字是在‘弓’字中从上往下贯穿一条直线。因为古人死后是没有坟头的,最先,甚至直接把尸体扔在沟壑里,为了防止野兽,家人朋友于是带了弓箭,在房子周围射杀野兽,所以当时的象形文字主体是个弓。吊是具体行为,而悼是心理活动。在了解造字初衷的基础上,再反复读正确的音,就不会写错了。”
例2:是“灭(mie)顶之灾”,非“没(mo)顶之灾”
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一步,就是首先要把音读准确,“你如果一直读mie顶之灾,就不会写成‘没’字了。”
经验小结:
“音辨”三步:第一,读音读出声,反复读三遍以上,把正确的音输入大脑,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之后对错音就会自然排斥。第二步,要了解字的含义,比如滂沱大雨,跟水相关,自然不会写成旁边的旁了;第三步,还要学会组词,加深印象。
2.形辨看偏旁
例1:“相”“象”与“像”三字的区别
通过三字的偏旁和构造,理解它们各自大体代表的意思,就能区分它们在词组里的用途:甲骨文中的“象”字就是模仿大象的头、身体和尾巴造出的象形文字,引申使用为人们臆想出有形的各种样子,比如景象、形象、包罗万象等;而“像”看单人旁,就能理解它是非自然界原有的,而是经过人为加工的具体的东西,如图像、录像、肖像、画像等;“相”字左边是木头,右边是眼睛,合起来就是用眼睛观察到的形象,用在“相片”“相机”等词组里。
例2:“不刊之论”
“因为古人写字是在木简、竹简上面的,所以一旦需要修改,那时没有橡皮擦,只能用刀来割。‘刊’字的偏旁就是立刀,不刊之论的含义就是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好文章。”
经验小结:
“形辨”的要领在于,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理解字义,根据字义在不同情境的词组里,使用不同的形近字。
3.义辨重结构
举例:是“水龙头”,非“水笼头”
“‘水龙头’的‘龙’字,在古文字中就是个臆想出来的龙的形象,而龙是能兴风雨的,跟水相关;而从字的结构上能看出,‘笼’是跟竹相关的,可组词‘竹笼’等。因此,在水龙头一词中,‘龙’自然是正字,而‘竹笼’的‘笼’是别字了。”
经验小结:
“义辨”要领在于,既要注重结合偏旁的意义,有些还要注重字本身的结构,通过因形定义,来分辨正字和别字。
陈佳 本报记者 向凯 江婷/文 马杨/图
杨民生老师给听众讲授汉字的演变过程
学生们不时被杨老师的风趣幽默所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