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19日,江西大江网“中国梦•健康梦”栏目上刊登一条消息:“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评选结果,在“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名单中,苏永发名列第一。
追梦人生(纪实文学)
——记“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苏永发”传奇故事
万俊华
新中国第一代“赤脚医生”
苏永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2年,系江西鹰潭市余江县洪湖乡苏家村委会中苏村人。童年时代的苏永发家境贫穷生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间茅屋,难御风寒。
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那一年,父亲得急病没得到及时治疗英年早逝。苏永发母子俩一下子失去了全家的经济支柱,生活就更是难上加难。就在此时,一粒梦想的种子悄悄的在少年苏永发心田播下了,每当想起父亲临死前那痛苦表情,他就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当个医生,能及时的为像爸爸一样生病的父老乡亲们治病。
圆梦的机会说来说来。16岁那年,苏永发被保送余江县卫校学习。如饥似渴发奋学习的他,毕业后,义无反顾奔赴家乡,如愿以偿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医生。当时的“赤脚医生”是不折不扣的全科大夫。小到感冒发烧拉肚子,大到毒疮扭伤婆娘生孩子。苏永发就成了这样一位“赤脚医生”。圆梦之后的苏永发,又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当个好医生。从此,在家乡这片偏僻穷乡的每条泥泞小路上,处处都留有他走过的深深脚印;在家乡每家每户的小茅屋里,也都曾留有他前去治病的亲切身影。
一天凌晨,一村民急切的前来敲门。原来他10来岁的儿子突然持续高烧不退,眼看就要不行了。苏永发立马赶去,经过精心治疗,小孩很快退烧并转危为安了。
大雪迷漫的深夜,苏永发得知邻村有位村民得了急症,便外出治病。结果是那位村民的病好了,他却因自己衣服穿的少,得了严重感冒躺在床上,一病不起。让他感动不已的是,那次生病,乡亲们竟主动轮流前来照看护理,才让他从病魔中得以逃脱。
在那艰苦年代,村民生活都很困难,看病就拿不出钱了。为让群众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他对有困难群众实行药品低价、治病钱赊账等项业务。日积月累,在他的账本里,村民在上世纪60~70年代欠下还没收回的医药费条子超过10余万元。尤其是对“五保户”这类患者,他实行的是全部免费治疗。光这一项,他又为家乡人民奉献了医药费10多万元。
再度回乡当“赤脚医生”
1972年,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在部队卫生队,他当了个卫生兵。从偏僻的穷乡村来到繁华的首都北京后,他并没有被北京美景所吸引,而是毫不懈怠的依然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他被部队领导看中入了党、直接保送到北京军区268医院进修。在虚心向专家求教的同时,他不忘结合自己临床实际,用心写下了20多本、十几万字的学习心得。正是这家医院,不仅让他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接触到了很多医术高明的老师,还让他心境从此有了更大志向、更高追求目标。
1978年,命动之神又将这位余江人民的儿子送回了家乡,他被分配在余江县人民医院工作。这份工作,对于一位从农村走进县城来吃皇粮的人来说,要说起来,还真是天大的喜事。可苏永发早坐不住了。因为他多次回到乡村老家,亲眼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看病难状态,还是依然没有得到一点改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只等一有机会,再回到乡亲们身边去,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面貌,奉献自己一片赤诚之心。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转眼已是1981年,党的改革春风吹到广大农村。这年,他向医院写了辞职报告。
院长语重心长:“小苏呀,别人像钉子一样钻进、挤进我们医院都没有办法进来。你真是个大傻子。你留下来吧,我们这儿需要你。”他深情回复:“每当我看到乡亲们治病无门那种痛苦表情时,我的心就像针扎一样的疼痛。其实,那片贫穷的乡村更需要我。”
1981年夏天,踌躇满志的苏永发如愿以偿重操旧业,回乡又做了一名“赤脚医生”。
在乡村从医过程中,他坚持以党员标准和军人素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赤脚医生”,始终坚守自己的医德、理想和信念。按照当时农民收入低、条件差、看病难等实际情况,他坚持为自己制定的行医“快速、高效、经济、方便”“八字原则”。是的,救人如救火,来不得半点拖延。有时几分钟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多年来,为了赢得每一分钟抢救时间,他睡觉时总是养成有个习惯,那就是,门带上后总是不插栓,这样更好的方便村民及时找他看病。只要得知那位村民发了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节日还是自己身体不适,他总是个军人,时刻准备着村民的召唤。
临危不惧保一方平安
苏永发坚定不移执行党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政策,在几次重大传染病袭来关键时刻,他都总是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1986年3月,苏永发为村民看病时发现了一位流脑患者,当即他同村委会干部联系,利用中午时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流脑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方法。他心急如焚冒着风雨赶快去县医药公司购买预防药品。因道路泥泞,一阵大风冲来,他连人带自行车一下子就跌入五湖水库渠道里,衣服全被浸湿。初春天气,他冻得全身发抖。然而,他知道:拿药就是救命,药品早点拿来,村民的生命就早有了保障。在这种与时间争夺生命的关键时刻,他来不及换衣,赶去买药。药品买回来后,又与妻子马不停蹄的挨家挨户上门发药。由于药品及时送到,那位流脑患者很快治愈。加上采用了积极的预防措施,这次流脑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没有蔓延开来。
1993年的那个春天,鹰潭地区发生了以刘家站、中童乡、潢溪乡等为中心的流行性出血热病。当时苏家村委会下胡村一个40多岁的壮年村民,患病几天之内就在大医院死了。这事件引起了整个村庄群众人心惶惶。在这危急关头,苏永发与本村干部商量,连夜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怎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病,宣讲这种病虽有死亡,但可防、可治,不可怕,从而及时消除了群众的恐慌,让大家的心一下子稳定下来了。在此基础上,苏永发和村干部一道,动员、指导全体村民家家开展大搞卫生,消灭老鼠活动。在全体群众群防群治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扩散蔓延开来。
2003年“非典”来临时,苏永发与村委会干部一道,动员全体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对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及外来人员上门造册,进行体温监测。与此同时,及时宣讲如何预防“非典”,消除了群众对“非典”的恐惧心理,出色完成了村里预防“非典”任务。
以身试药敢为人先
苏永发就是一位这样的医生,他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只要是人民需要的,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在他这多年来的行医过程中,他接触到很多世界医学界都难以治愈的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病人。每当看到这样的病人前来求治,无效而返时,他的心中又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恪尽全力,一定要拿下这个世界难题。
所谓更年期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发病年龄的国际标准定在35-65岁之间。在这一年龄段出现的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如头昏、头痛、火烘样发烧发热感,四肢无力、失眠、身上绞紧、心悸、害怕、食欲减退等种种现象……这种病临床无阳性体征,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也不能用现代医学解释清楚。医学上只有将这些症状集中起来,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按系统或脏器划分,又叫某某神经官能症。
试想一下,一个乡村“赤脚医生”,在一无设备、二无经费、三无科研队伍的情况下,要攻克这样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是多么的难以想象。然而,他却不畏艰,不信邪,迎难而上,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多年来,他与儿子苏卫旺、苏天京一道,持之以恒的开展了对世界性医学难题——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这项课题的一系列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顽强进攻。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胆大心细,敢为人先,常常是“以身试药”,其难度可想而知,实属罕见。有一次,为了救治一位常年患神经官能症重症病人尝试一种新方法,他以自己的身体亲自试药。为防发生意外,临试前他嘱咐爱人说:“万一我不在了,请照顾好我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小孩。”爱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只微笑不语。爱人从他的眼神中,读懂了老伴的心事,知道他又在试药了,而且肯定是危险性很高的试验。爱人真怕他出现意外情况,这次他们争吵了。争吵无效之后,爱人只好流着眼泪抢着要让自己试。但苏永发说他是医生,他必须亲自试药,他要亲自感受自己身体用药的整个过程。他对爱人说:“医者父母心,我必须对我的病人负责,对我病人的家人负责。”最后她爱人无语。她知道为了他的事业,她只能默默地支持和守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用自身做药品试验,苏永发获得了许多治好这位病人的第一手资料。这位病人在他的精心治理下,病情终于有了根本性好转,最后得以全愈出院。
妙手回春创造奇迹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他终于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的特效药物和特效方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的这项科研成果,据悉,已经走在世界医学的前列。多年来,经他治好这种病人数不胜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南昌、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大医院反复治疗不见好转的患者,一经苏永发之手,就奇迹般康复了。
到目前为止,更年期综合征和各种神经官能症治疗,在世界上都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方法。而在苏永发这里,却有了医治成功的良药。这可不是神话,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真实病例写就的铁证。
患者郑博兰,女,47岁,贵溪市周坊乡三叉村委会人。患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头昏、头痛、头上有石头压住一样沉重感,失眠、心悸、害怕、耳鸣,遍身难过,肌肉跳动,手脚会僵,老是发抖拿不住筷子,走路极不自然。颈上筋穿头顶痛,全身就如紧绑紧扎样的难过……当其父母把她送到苏永发处治疗仅仅半个月,病人就奇迹般的康复了。出院前,郑博兰向苏永发医生讲述了她向娘家辞路准备自杀的故事,讲得大家都流泪了。临行,她感激的向苏永发医生说:“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易青梅,女,38岁,宜春市人。因患严重神经官能症和颈椎病,到山东青岛等处医治无效。这位绝望中的女人慕名来到苏永发医生处。该病人住院时主要症状是:头昏、头痛,颈部活动一下头昏加剧。耳鸣、喉咙痛,有异物感,吞不下去,又吐不出来。胸部贴实,喘不过气来,有时痛,有时发烧。两乳房胀痛,手脚无力,遍身没有劲,四肢酸痛,打不起精神。心慌、心悸害怕,坐到躺着都害怕。痛经,月经来时整个身上都感觉发热发烫难忍。大便每天3-4次,白天尿也多。阴部有发烧、发热烫人感,拉出的尿都发烧。晚上睡着后会突然天旋地转的昏晕,昏晕时不能闭眼。严重失眠,要靠安定片才能勉强入睡。易青梅来苏永发医生处后,他仅仅用了半个月治疗,就又让易青梅奇迹般康复了。
是的,他的这项科研成果,挽救了很多生命和濒临破碎的家庭。如今,在江西鹰潭医疗卫生系统,一提起苏永发,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他可真是我们鹰潭医疗卫生系统一位医道高深的‘奇人’,一朵香艳无比的‘奇葩’。”
创办医院惠及苍生
创造了医学奇迹的苏永发,这时又有了一个大胆梦想,那就是,自己建一家医院,造福天下更多百姓,让更多人享受到他研究成功的医学果实。
依靠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凭着自己满腔热情和创业精神,2005年,苏永发硬是在鹰潭市区创建了天卫医院。
在医院开业典礼上,这位满脸挂着微笑,貌不惊人、朴素无华的汉子,激动地说:“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多年来要创办一家医院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鹰潭天卫医院开业了,名义上这家医院是我个人的,但实质上这是属于党、属于政府、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因为这是为党、为人民创办的医院,所以她的宗旨就只有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正因为他行医以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80年代被余江县科委授为“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评为“江西省模范基层卫生工作者”;1993年、2003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0年被余江县政协委员会授予“四个一”先进政协委员称号;2013年5月12日荣获《感动鹰潭十佳“健康卫士”》光荣称号。
自苏永发开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以来,至今已有数千位患者经他治愈。凡经他治愈的患者,只要一提起苏永发这位医生来,都是交口称赞:他真是一位医术高明、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如今,在他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全国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牌匾70多面(块)。
2013年12月19日,江西大江网“中国梦•健康梦”栏目上刊登一条消息:“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评选结果,在“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名单中,苏永发名列第一。
如今,这位技术精堪、医德良好、享誉全国的好医生苏永发,老当益壮,雄心勃发,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句鞭策自己,又在集中精力,踏上了创造世界医学新奇迹的寻梦之旅。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699号青山湖区司法局万俊华邮编:330029
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好院长好护士”评选结果公布
2013-12-19 14:31 编辑:熊瑛来源:大江网
大江网讯【实习记者黄万胜、余思美】报道:12月18日,经过近1个月的角逐与投票,“中国梦、健康梦2013江西省首届十佳好医生、好院长、好护士”评选结果已出,现公布名单如下:
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医生”评选结果,排名1-10名的分别为:
1.鹰潭天卫医院 苏永发
2.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黄美贞
3.东乡县人民医院 陈海生
4.兴国县妇幼保健院 曾素萍
5.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懿建
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邹书兵
7.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熊小娟
8.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谢晓英
9.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 杨丽娟
10.丰城市人民医院 钟富军
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院长”评选结果,排名1-10名的分别为:
1.芦溪县上埠中心卫生院何炎明
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熊汉鹏
3.芦溪县人民医院梁姿国
4.南昌同济美容医院黄庆武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陈卫建
5.兴国县人民医院曾华元
6.南昌市医科所附属医院陈胜辉
7.芦溪县妇幼保健院刘万萍
8.南昌博大耳鼻咽喉医院韩瑞珠
9.大桥镇中心卫生院王辉
10.丰城市人民医院熊志斌
2013江西首届十佳“好护士”评选结果,排名1-10名的分别为:
1.东乡县人民医院王琴凤
2.江西省肿瘤医院何璐
3.江西省中医院蒋玲芳
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琰
5.兴国人民医院刘心梅
6.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谢红英
7.南昌市第一医院朱玫珍
8.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娜
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方亮
10.丰城市人民医院朱玉珍
以上排名均来自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第三方核议反馈意见综合考评得出。
——记江西省鹰潭市天卫医院苏永发医生传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