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组作文题解析(转)
审 题
这是一个包含有文章内容的题目,可以用我们课上教的提问法来处理。谁的陋习,什么陋习?文题“陋习”打了引号,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陋习吗?在谁眼中是陋习,而换个角度却又不是陋习。
选材&立意
相信看到这个题目,孩子们一定会会心一笑,对于自己来说,爸爸妈妈的陋习,抽烟、化妆打扮?但文题陋习,可是打了引号的,所以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可得留心了。如果你的选材是真正意义上的陋习,那就跑题了。
问题:
谁的“陋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泛指一群人?老师?家长?
“陋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陋习”?这个“陋习”的影响?
答案:
答案自然不止一个,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人,“陋习”不同,影响也不同。
A.爸爸每天很晚回家。妈妈以为爸爸像往常一样在外面应酬,非常生气。过了几天,一个老奶奶突然来到我们家,原来爸爸的同事李叔叔腿摔断了,而李叔叔家在装修,爸爸为了哥们义气,帮助李叔叔。自己家装修的时候,很多事都是妈妈忙前忙后,爸爸怕妈妈责怪,所以埋在心里。——以为是很晚回家的陋习,实际是乐于助人的美德。
B.中国式过马路。妈妈看着前面一个老奶奶绿灯还没停便牵着孙子过马路,也要过马路。我以为妈妈也感染了“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当我要喊住妈妈的一瞬间,却发现妈妈一个健步冲上去,拉回了老奶奶和孙子,一辆车呼啸而过。——以为是“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实际是舍己为人的人间真情。
写作技法
蒙太奇手法:利用多个镜头描写,写出不同的人,不同的“陋习”。
误会法:用细节描写出大人的陋习,在结尾揭示此陋习不是真的陋习,背后暗含了温暖的情谊。
审 题
首先要仔细看清要求,“选取一个”“重新演绎”“有趣”,这是材料中要求的关键词,要牢牢把握住。要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成语进行改编,既然是改编,就意味着不是简单地续写,不是扩写,是要全新地演绎。所谓“重新演绎”,是指可以只以此成语为一个载体,作者可以赋予成语更多的内容、更丰富的内涵、更广阔的思考、更深刻的含义,可以将除了主要的人物、情节以外的要素进行新编,比如时间、地点等,也可以加入其他的人物,还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修改,可以增加、删减等。重新演绎,还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确定故事的中心,甚至和原来成语故事的中心的相反的。
立 意
1.立意上,可以通过故事来表达生活中的情感,比如最基本的亲情,家人互相的关爱、理解、支持等,也可以表现邻里之间的关系,体现“和谐”这一主题,或者是“包容”“远亲不如近邻”等传统观念,在日益冷漠的城市人际关系中,回归传统,也是一种选择。
2.还可以表现不一般的友谊、同学情、师生情等。
3.关注社会。通过故事表现当前社会的一些敏感的话题,如普通人的奋斗精神、不同行业人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也可以扣住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当前的交通拥堵、就医难、小升初升学难、医疗安全、食品安全等。
选 材
1.首先要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成语,然后在确定中心的前提下,重新拟题。在成语的选择上,一般要选择有故事背景的成语,这样便于进行改编,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杞人忧天、滥竽充数等。拟题时,忌讳直接用成语作标题,要进行适当修改。一般可以在成语前后加上“新编”二字,这是最基本的,升级版的可以是对成语拆解改编后拟题,如滥竽充数可以新编拟题《南郭先生的现代生活》《齐湣王的新政》等。
2.在选材时,因为带有想象的成分,所以相对而言,选材可以自由些,可以将古代时间进行巧妙嫁接、组合,让故事具有新意;可以结合现代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改编,比如现代科技发展的事,当前人际关系热情或冷漠的事情,和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就医、上学问题,家庭亲情之间的故事,学校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些事件首先要保证是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其次是要保证“有趣”,选择的成语中加入的故事情节是要有趣味性的,可以是情节上的巧合、误会等有趣,也可以是语言幽默的趣味。
作文技法
运用一波三折、悬念、伏笔等手法来构思故事情节。
对于科普科幻类作文,《神奇密码》和以往的《魔幻糕点》、《梦想芯片》类似,命题人希望看到孩子们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成文重点抓住“神奇”这两个字,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能随心所欲。“密码”在文章中应该为线索,而并非表现的重点。
科普科幻作文,重点是要做到:
1、寻找一个经典的故事模型;
2、拥有多处丰富的细节描写;
3、展示一个合情合理的生活启示。
其次是要能把科普故事讲得有趣,讲得有味,并结合一定的科普知识,能引发读者对故事背后的思考;还要在虚构中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只要能做到这几点,就会是一篇好文章。当然,排比构篇或其它的构思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获奖筹码。
审 题
“在乎”,是一个表示心理情感的动词,读题之时便会有莫名的情感荡于心间,浓浓的亲情,不舍的友情,沉醉青山秀水,关爱天下苍生,在意千古留名······
审题时,可以采取“补”的方法,帮助打开思路,“谁”在乎?在乎“什么”?紧抓“在乎”背后的情感,用语言文字的细腻去打动评委,感染读者。
立意选材
1、从生活入手,写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因在乎而故意放手的父爱,表现出的则是故作轻松无所谓的“不在乎”;因“在乎”而选择自我牺牲,成人之美的朋友;因“在乎”成绩而强加施压,从而伤害孩子的父母······贴近生活,有话可说,但只有动情的描述,曲折的叙事,深刻的说理,才能在众多的习作中脱颖而出。
2、从知识空间入手,用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支撑起“在乎”的深厚。比如:屈原因在乎家国而高歌,《离骚》、《天问》,最终抱石而沉汨罗;司马迁因在乎《史记》而愿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诗巨著,成一家之言;陶渊明因在乎士的高洁而归隐田园,愿采菊东篱下,晨起理荒秽也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用画面组合,让我们看到先贤的选择,对于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孩子来说不失为好的选材形式。
3、从想象入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内心所要抒发的情感。这样选材的空间会广泛很多,也容易吸引读者和评委。
立意上围绕“在乎”之后深厚的情感,深刻的道理即可。
技 法
最后,结构的创新也必不可少,线索成文,画面组合,叙事截取重组等都会是获奖的筹码,加上文中细腻的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更会锦上添花。
